“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桥梁作为情感纽带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印记,凝聚了深厚的人文风情,它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实体建筑,更是一幅生动描绘地域变迁、乡愁记忆的动人画卷。现如今,临平有着很多具有文化价值的桥地名,这些桥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变迁。
接下来,一起追溯临平桥地名的前世今生,倾听它跨越时空的生动故事吧~
广济桥:位于塘栖镇广济路北端,七孔联拱石桥,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清王同《唐栖志》载:“通济长桥在唐栖镇,弘治二年建。”桥全长89.71米,桥面两端宽9米,顶宽5.24米,南北各设台阶80级。该桥为拱劵纵联并列分节砌筑,中孔石拱跨径15.8米,矢高13.65米,南北各有3个对称桥孔,跨径依次递减。是大运河上保存较好的薄墩联拱七孔实腹拱桥,也是大运河沿线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七孔石桥。现如今广济桥已成为塘栖镇著名的旅游热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慕名打卡,古桥风韵的魅力进一步活化了文化遗产,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桂芳桥:位于临平街道东大街与南苑街道河南埭路之间,单孔石拱桥,桥体结构独特,桥下有闸启闭,用于泄上塘河之水。水闸淤塞后,遂将桥墩筑于东西向桥上,故有“桥上桥”之称。据明嘉靖《仁和县制》载:“始建无考,旧名茆桥”。“桂芳”之名是南宋临平人徐宣与弟寅、垓同登进士,里人为表彰徐氏兄弟,在重建时改名桂芳桥,寓兄弟兰桂腾芳之意。桂芳桥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法,桥长18.55米、矢高6.6米、宽5.06米、跨径10.45米,桥东西两劵额上阳刻楷书“桂芳桥”三字。现如今桂芳桥已经成为临平最具代表性的宋韵打卡地,为临平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沾驾桥:位于崇贤街道沾桥村,东西向跨沾桥港。相传清乾隆曾驾临此地,因雨后路泥沾污其乘轿,故名沾驾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单孔石拱桥,长11.52米,宽3.47米,跨径4.8米,高5.1米。拱劵采用纵联并列分节法砌置。劵额阳刻桥名。拱劵两侧金刚墙用条石错缝叠砌,设长系石二根,下立明柱上阴刻楹联,其中桥南为“北往南来均沾利济,水涤山绕税驾凭临”。现如今古老的沾驾桥已成闹市尘廛,独山东侧更已成为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的出入枢纽。
长福桥:位于运河街道南栅口社区22号东南侧,重修至今已有250多年了,长福桥是一座存世稀少的九孔石梁桥,桥长49.2米,宽1.88米,高约4.5米,中孔跨径6.45米,次孔跨径不等。两边设栏板,共有望柱20根。桥中孔两侧有“长福桥”字样,西北桥堍壁上有“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重修长福桥”刻石一方。这座见证了江南水乡地区古石桥建造水平的桥梁,在重修后又历经两百多年的岁月,现如今仍承担着周边居民交通出行的任务。
洪家桥:位于东湖街道泉漳村徐家里,东西向跨朱家里河。建于南宋。三孔石梁桥,长约20米,宽约1米,高2.5米,中孔跨度约4米。桥墩均由三块长条石并列竖砌而成,上覆石盖梁,以榫卯结构承托桥面。桥台用条石错缝干砌,内嵌石壁墩。一桥墩石上刻:“皇宋绍熙,莲花题记。”是临平区已知现存最早的桥梁,可谓“昔有宋土花园地,今见泉漳古宋桥”。洪家桥让我们见识了宋代古桥和建桥工艺,现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