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政动态
潮涌钱塘看下沙|下沙义务教育史
发布日期: 2024- 06- 05 10: 33 浏览次数: 来源: 钱塘区社发局

从移民起,自围垦始,下沙这片土地经过近百年奋斗,发展成如今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格局,从滩涂小村到城市客厅,她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时代的脉搏上。

“下沙发布”推出【潮涌钱塘看下沙】专栏,讲述一代代下沙人激励人心的故事,鼓舞更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进取,凝心聚力把下沙热土建设得更加美好。从最初的“茅草屋”到现在现代化的教学楼,下沙许多的中小学都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数次更名、几易其址。如今回看,早已是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你还记得学校曾经的样子吗?今天,让我们通过学校,一起来回眸下沙的义务教育史。

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

学校前身是下沙中心小学,创建于1951年。1969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下沙中心小学被撤销,1989年恢复。1996年4月下沙划归江干区,更名为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学。1999年,下沙划归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由开发区社发局和下沙镇政府双重管理。2005年8月,学校管理权限上收至开发区管委会,由开发区社发局管理。2009年10月,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学更名为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

下沙东邻海宁县翁家埠,北接乔司乡,西连七堡、九堡,与萧山隔江相望。下沙是民国元年钱塘江石砌塘外的一畦淤积起来的潮涨沙滩地。后来四格片农民自北而南地在沙滩上筑了十条大堤。一条大堤就是一格,故有头格、二格、三格、四格等等之称。东片也根据地形分别称为高沙、中沙、下沙等地名。后来沙滩上渐渐长出芳草、芦苇。这畦沙滩随岁月的流逝,慢慢地扩大,一直连绵至翁家埠。这里大片的潮涨沙地吸引了萧山、绍兴等地的一些赤贫之民迁来开荒落户。他们造起草舍、开垦荒地、刮土晒盐。由于土匪恶霸的侵害和潮水坍江的危害,天灾人祸把下沙人民害得苦不堪言。

下沙地处杭县、海宁、杭市三县市交界之处,历来有“三不管”之称。下沙的一切皆无人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方圆十几里的下沙没有一所正式小学。四格片有三个私塾先生,一个叫沈有钊、一个叫高宜康、一个叫沈柜大,东片有一个私塾,先生姓陈。这几个私塾先生初识文化,来求学的学生只是稍富裕的农民子弟,闲时上学,忙时务农。

1949年5月3日,下沙解放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下沙的建设。在下沙建立了四格乡、下沙乡和新元乡的基础上,着手兴修水利、治理海塘、兴办学校。1950年县教育局在四格桥办起了第一所正式小学,即盐民子弟学校,有教师6人,校长姚佐民。1951年,由盐务局出资,在下沙和新元办起了下沙小学和新元小学。自此,农民子弟才能接受正式教育。

1951年,按三个乡设立三个中心小学。四格乡小学,3个班,80余名学生,3个教师,草房校舍面积180平方米,所属头格小学一个班,学生30余人。下沙乡中心小学:2个班,2个教师,学生60余人。草房校舍面积190平方米。新元乡小学,学生30余人,草房校舍面积90平方米,所属松合小学,一个班,20名学生,教师1人。

1953年,四格乡中心小学,设3个班,5个教师,学生90余人,所属头格村小学2个班2个教师,学生50余人。所属七格小学一个班,学生20余人。下沙乡中心小学,学生50余人。新元乡小学,2个班级,学生50人,所属松合小学,一个班,学生 30余人。

1955年,四格乡中心小学,3个班级,5个教师,学生90余人,所属头格小学2个班,学生60余人,所属七格小学,一个班级,30余人。新元乡小学2个班级,学生90余人,所属松合小学,1个班级,学生 30余人。

1956年,四格乡中心小学,3个班级,学生90余人,教师5人。所属头格村小学,2个班级,2个教师,学生50余人。所属七格小学 1个班级,学生30余人。

下沙中心小学负责人王光明。是年,县教育局提倡民办学校,王光明老师经营了18亩土地作为办学自给经费,由乡政府出劳力,做到了教师工资与办学经费自给。是年,王光明同志光荣地出席了省级先进教师代表会。

1957年,是年四格乡、下沙乡、新元乡合并成了一个大乡,称为“下沙乡”。正式成立下沙乡中心小学。地址在现中学所在位置,四格、新元各有一所与下沙中心小学规模相仿的完小,头格、七格、智格、高沙、松合、湾南六个村各设初小,使全乡大部分学龄儿童入了学。形成了由中心小学统一领导完小、村小的局面。

下沙中心小学首位校长陈定奎,四格完小校长姚惠芳,新元完小校长袁永钊。

是年,这三所年级配备齐全的学校扩建了校舍。配备了师资,建立了图书室、活动室。从此,下沙的小学教学走上了正轨。

1959年,下沙中心小学造了毛竹结构,草顶竹墙校舍400㎡。四格小学建造草顶竹墙校舍500平方米。

1961年,正值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师生利用劳动课,种植、养兔,以“革命草”番薯藤、草仔头、萝卜作为辅助饭菜,艰苦办学。1963年,贯彻执行《小学工作条例四十条》,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9年,搬进中心小学改名为下沙公社中学。下沙农业中学始办于1965年,地点在现卫生院,至1969年已发展到3个班,搬入中心小学后,又扩大到4个班,6个教师,同时在新元、七格等大队开始附设初中班。

1971年,下沙中学新建瓦房11间,计234平方米,学校总面积444平方米。是年,王秋根、俞查英、夏张跃,作为复员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和回乡青年代表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这是我公社首批民转公。

1972年,中学建平房6间162平方米,厕所7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76 平方米。

1974年,中学又建瓦房11间,300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达976平方米。当时12个大队都有小学,其中东方、七格、中沙等大队设有初中班。

是年秋季,响应公社党委号召“围海造田”,中学全校师生带着柴米、锅子和劳动工具参加修筑围垦大堤。经过几天奋战,筑成一段大堤,公社分给中学近200亩围垦地,作为学农基地,后调到民警部队基地,共 56亩地,办起校办农场,现建自来水厂。200亩围垦地后办公社水产养殖场,直至近年开发征用。

1975年,中学在南边朝北又建造平房 16 间,计450平方米。至此,学校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6平方米;学生462人,9个班级,26名教师。

1976年,中学教师在顾茂源总务主任带领下,用钢丝车从临平预制厂拉运水泥预制品,建造起食堂寝室8间,从此中学有自己的食堂(以前在供销社食堂搭伙)。是年,学校办起一个高中班。其他中小学人事无大的变动。

1977年,中学又办起两个高中班,新建教室6间。至此,中学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6平方米。学生485人、10个班级、29位老师。

1978年,是年夏季,中小学合并,公社设中心学校。至此,中学有13个班级,520名学生,教师29人。

1979年,中心学校撤销,中小学分开。

公办小学分散到各生产大队,到1989年,再次恢复为下沙中心小学。1996年4月下沙划归江干区,更名为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学。

1999 年,下沙划归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由开发区社发局和下沙镇政府双重管理。

2005年8月,学校管理权限上收至开发区管委会,由开发区社发局管理。2009 年 10 月,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学更名为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

2023年,挂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小学。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

1952年,杭县新元乡小学创办,学校旧址为今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东北方向600米处。

1953年,杭县县府迁址临平,杭县新元乡松合小学创办。1956年,杭县新元乡高沙小学创办。

1957年,杭县下沙乡湾南小学创办。

1964年,余杭县下沙人民公社元成小学创办;余杭县下沙人民公社东方小学创办。

1996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下沙乡归属江干区管辖,新元小学、高沙小学、元成小学并入东方小学,松合小学并入湾南小学。

1998年,江干区下沙乡撤乡设镇,湾南小学更名为杭州市下沙第二中心小学。

2004年,下沙镇撤镇设街道,杭州市下沙第二中心小学与东方小学合并,成立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

杭州市下沙中学

学校创建于1965年,取名下沙公社农业中学,45名学生,2名教师,校址在今下沙卫生院内。

1970年迁址公社驻地,1971年改名下沙公社中学。

1976年的下沙中学

1976年—1979年设3个高中班,1984年更名为余杭县下沙乡初级中学。1996年下沙划入杭州市区,学校更名为杭州市下沙中学。

1998年—2000年,浙江省交通学校在本校设教学点,开设两个中技班。1999年8月,学校行政隶属关系从江干区转由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管理。2008年7月4日,学校由杭四中委托管理。

2023年,挂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