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政动态
牢记殷殷嘱托,用心用情打造新时代产业社区“邻里模式”
发布日期: 2024- 06- 11 10: 36 浏览次数: 来源: 杭州市民政局

6月1日下午,全省领雁论坛(社区专场)在杭举办,张敏华作为全市唯一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上台分享治社经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敏华: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治社宣言:五湖四海皆为邻里,让每一位来杭的年轻人在这里安家圆梦,是我们社区永远的初心和使命。

治社故事:18年来,张敏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善待民工、关爱民工”殷殷嘱托,本着让产业工人居有所安、心有所栖的理念,积极探索产业社区生活关爱、职业成长、共治共享的工作体系,用心用情打造产业工人的“第二故乡”,形成了产业社区治理“邻里模式”。

邻里社区成立于2006年,有居民3471户1.1万人,其中98%都是产业工人,是杭州市首个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区化服务的新型社区。2006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社区调研,勉励我们一定要善待民工、关爱民工。作为当时的亲历者,这些年,我始终牢记嘱托,带领“两委”班子努力推动“产业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让产业工人融为城市居民,共享杭州城市发展的红利。

只有把熟人社会建起来,产业社区治理才能得心应手。

邻里社区因产业而生,我们服务的居民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庞大,有1万余名工人;二是来自五湖四海,涵盖28个省份;三是流动性大,大家都把自己当做“匆匆过客”,把社区当成“集体宿舍”,归属感不强。我刚到社区时,也摸不着门道,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和工人们最亲的就是宿管阿姨,想要和居民们打成一片,就要像宿管阿姨一样,把人头摸熟、把底子摸清。于是我们社区“两委”用3个月时间做了3件事情:一是发好一张卡片。我们制作了一批民情联系卡,挨家挨户去发放,当时居民楼里到处都是“小广告”,但民情卡还是头一遭,工人们都觉得很新鲜,不自觉地就加深了对社区的印象。二是建好一批社团。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根据大家的业缘、趣缘组建篮球队、合唱团、联谊会,让大家交朋友、享服务、乐生活,充分感受“远亲不如近邻”。特别是每到年底,我们都为不能回家的产业工人举办“千家团圆饭”,让每家每户都出一道拿手菜拼成一桌家宴,让工人们在“第二故乡”也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团圆饭”。这一坚持就是18年,18年来我没能陪家人吃上一顿年夜饭,但看到大家在社区能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三是用好一项制度。我们与入驻企业开展员工入职和离职双向抄告,住户一有变动,社区立马上门。3个月下来,不仅摸清了人员底数,也拉近了大家与社区的距离,来自天南地北的“新杭州人”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底数清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像去年社区接到公安的反诈骗预警,社工3分钟锁定房间、5分钟赶到现场,成功阻止了正在实施的转账行为。

只有把“民呼我为”理念做实,社区党组织威信才能越来越高。

一个社区党组织有没有威信,关键看社区干部有没有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一方面要让居民留得下,就要让大家住得更安心。社区刚成立时经常发生失窃案件,我刚上任就有企业退了100多间房。为此我们积极争取设立警务室,组建“小区巡逻队”,不到半年,发案率大幅下降。当时除了治安,环境也是脏乱差,我们对每幢楼开展卫生星级评比,让居民包干“责任田”,督促物业整改绿化缺损和卫生死角。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要让居民过得好,就要让大家感到更暖心。我们把原本只有“10只小菜”的食堂改造成有28种地方风味的美食广场,每天运营超18小时,全年不打烊,让大家在社区也能吃出“家的味道”。特别是去年,省委大力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我们一体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式体育公园,社区的配套又上了一个台阶。居住配套问题解决了,成长配套也要跟上。为此,我们为年轻的产业工人量身定制“蓝领成才”工程,把社区以往“看得见、管不着、用不了”的资源统起来、用起来,我们依托党建联建让机关部门进社区宣讲创业政策,请高校教师进社区培训职业技能,邀社会组织进社区设立“e富工坊”,各方力量在社区携手共进、助力追梦,已累计培训4800余人次,2800余人获得技能证书。现在大家下班后“躺平刷手机”的少了,见面谈学习的多了,读个夜校、考个证书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只有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管,大家才会支持你依靠你。

我在社区工作已经有19年,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想赢得居民信任,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一是有困难的时候要“搭把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邻里安家,小孩入托入学成了他们的大问题,公立幼儿园没户籍进不了,私立幼儿园收费高上不起,我们建成了嵌入式幼儿园,每个月仅需几百元就能在社区里上幼儿园,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每到夏天,我们把企业员工子女带到社区“小候鸟”夏令营,让暑假变成“亲子假”。“小候鸟”夏令营也从一开始社工自己带,到后来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最后由联建单位区教育局以认领“微心愿”形式固定下来,连续13年惠及了1000多户家庭。二是让居民“真当家真作主”。去年,我们在全市率先试点“网格议事日”制度,定期举行“拉家常”议事会,让大家聊聊看到的身边小事、提提想到的发展建议,社区里的事大家出主意,我们来落实,在沟通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比如,去年社区进行了大面积改造提升,1300多间宿舍装修如何设计布局、15个楼栋立面如何有机更新,我们都通过网格议事集思广益,让大家坐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协商,大家都说现在社区不再只有“睡觉的床”,更有“舒适的家”。三是一家人的事就要一起干。让我最触动的就是亚运期间,大家都自发参与到守护家园行动中来,很多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巡防值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大家正一起朝着幸福的方向不断前进。

我想说,社工队伍也是一个大家庭,组织就是我们的大家长,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心与关爱,近年来,全省都在探索商圈楼宇、产业平台的社区治理化模式,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越来越大。下一步,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用情为产业工人打造有关爱有温度、能安心能成长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