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政动态
“1410”+“1553”丨解锁民生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 2024- 05- 11 15: 56 浏览次数: 来源: 杭州市民政局

1410:民政工作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出“1410”工作思路,为发展民政事业创新增能。


1:聚焦一个工作目标

助力区委“三大攻坚”,夯实民生“幸福底座”,努力攀登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高度。


4:建立完善四大工作体系

打开普惠优享新通道 构建“老有康养”老龄工作体系

牵头推进“老有康养”优享工程,围绕“五个老有”,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兜底保障性”养老向“普惠性”养老转型。

打开综合救助新通道 完善“弱有众扶”慈善救助工作体系

牵头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秉持“大救助”与“大慈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综合救助体系,促动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弱有众扶”大格局。


打开参与机制新通道 赋能“善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加强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和“硬支撑”。


打开优质均等新通道 优化“暖心优享”社会服务工作体系

围绕生命重要时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供给,以更优质、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引领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风尚,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10:实施十大破题创新项目

一、深化“大社区养老”改革项目

划定全域“大社区养老”服务圈

探索构建“1+X+N”家门口养老服务圈,在不少于4个镇街落地建立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落实《杭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推动在“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中布局养老服务设施。

提升养老服务效能

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新增康养联合体不少于10家,实现康养联合体镇街全覆盖。


二、老年助餐服务迭代升级项目

完善设施布局

新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不少于50个,打造1~2家旗舰式社区食堂。

优化政策指引

制定《萧山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引》,缩短助餐服务补助资金发放周期。

加强品牌提炼

打造助餐服务品牌,提炼不少于10个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案例)。


三、新型慈善助力“弱有众扶”项目

强化救助与慈善衔接“双核阵地”

配合省厅做好《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运营与服务规范》(杭州市地方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争创1~2个市级星级助联体工作站,争创省级首批星级助联体。

创新救助与慈善衔接“N类模式”

推进“资源众筹型小特帮扶”“产业赋能型实体增收”模式,打造市级特色慈善基地1个、区级特色慈善基地10个。

完善基层慈善服务体系

构建“慈善组织+慈善平台+慈善人才+慈善项目”有效运行机制。加快慈善特色基地“回头看”和“再创建”,打造首批镇街和村社级标准化慈善服务站点各10个。


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项目

实施红社领航行动

推进“红社合伙人”计划落地实施,提炼1个“红社合伙人”社会组织党建品牌。

实施夯基提能行动

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不少于20家,社会组织拟任负责人审核率达到100%,社区社会组织年检率达100%,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实施清廉深化行动

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和清廉入章率达95%,重点培育2家社会组织参与第二批市级清廉社会组织示范点选树工作。

实施活力激发行动

发动不少于2家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对口帮扶结对,深化社会组织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爱计划”。


五、深化移风易俗破解安置小区白事扰民项目

强化服务供给

推动安筑园城区殡仪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殡仪策划服务、安葬礼仪服务、殡仪用品销售及生命文化教学培训等一体的大型生命服务综合体。

发动村(居)民自治

配合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会”“红白理事会”建设,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列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促动经济效能

倡导各村社根据实际转换白馆功能,形成集体经济与群众利益双赢的移风易俗萧山新模式。


六、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抓好“起名”基础,做到“师出有名”

完善地名命名决策机制,织密乡村地名网,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元素。

创新“用名”方式,做到“名正言顺”

打造可移动“乡村地名一张图”,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丰富“扬名”内涵,做到“有名有实”

借助“萧萧讲地名”品牌影响力,开发一批数字门牌,打造一批特色地名标志。

塑造“著名”品牌,做到“名利双收”

拓展“乡村地名一张图”相关延伸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七、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增进项目

强化课题研究

加强儿童福利领域课题研究,形成《流动儿童需求和对策建议》调研成果。

强化品牌引领

推进“一地一品”“一镇一品”建设,打造“萧伢儿·童萌HUI”区级品牌,探索开展“1+3+N”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品牌运营。

强化阵地提质

推进基层服务阵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升级,新增选树市未保样板工作站3家,创建区优秀未保站5家,村社优秀未保场景10个。


八、创新打造婚俗改革新风尚项目

促进“婚姻+文旅”深度融合

培育和打造具有萧山风味、镇街特色的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10个。探索构建“产业+文化+旅游”的婚俗发展新模式。

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

新增打造4个家风家训(或婚姻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常态化开展家风家训的传承教育活动。

全面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强化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全年举办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集体婚典或青年公益交友活动6场。


九、水库移民和美家园争创项目

建设和美幸福家园

培育首批区级水库移民“和美移民村”8个。

争创全省和美标杆

选树创建省级“和美移民村”4个、“移民未来乡村”1个。

优化小库项目建设

高质量完成区级小型水库解困项目1个。


十、深化数智民政迭代升级项目

探索“数智康养”场景

以社区康养联合体为载体,充分发挥老人数字画像的数据支撑能力,为老人配套一位智能管家,提供一站式康养医护服务。

探索“AD一件事”场景

构建社区认知障碍干预服务场景,实现社区认知障碍早发现、早干预,延缓或降低失能失智风险。

探索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场景

深化“萧伢护”监护评估体系,构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长效服务机制。

迭代数智殡葬2.0

试点探索数智殡葬线上一墓一档全方面管理,推动殡仪服务线上全流程服务。


1553:民政文化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政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民政行业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民政文化品牌,实施民政文化建设“1553”工作路径,推动民政文化建设与民政事业发展共融共促。


1:强化“一个核心”

将弘扬和培育“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融入民政文化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要。


5:弘扬“五种文化”

弘扬敬老孝老文化

推动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与弘扬“敬老爱老”孝道文化相结合。牵头推进“老有康养”优享工程,围绕“五个老有”,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弘扬恤孤慈幼文化

建立健全的阵地、队伍、服务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参与帮助儿童弱势群体工作,推动儿童福利权益增进,为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弘扬互助慈善文化

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弱有众扶”大格局,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积极探索产业赋能,加强重点人员精准救助和困难群众造血帮扶,推进救助慈善双向发力,助力救助慈善融合发展。

弘扬礼俗风尚文化

深化殡葬婚俗改革,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培育节俭有度、文明向上的婚丧礼俗文化。打造区域性移风易俗馆高品质样本,推广惠民安民殡仪服务新礼俗;打造“湘约一生”“情森似海”等一批婚俗文化新地标,让“和美新萧山·有爱过江来”成为新风尚。

弘扬地名文史文化

保护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发展历史记忆,留住美丽乡愁记忆。充分发挥省级地名文化服务和文化建设试点区优势,以浙江“潮”地名文化馆建设为契机,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乡村著名行动,深化“萧萧讲地名”宣传品牌影响力,讲好地名故事。


5:塑造“五个民政人”

心怀“国之大者”

锻造“忠诚民政人”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政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助力区委区政府“三大攻坚”工作大局。

抢抓改革机遇

锻造“担当民政人”

坚持把民政工作置于社会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部署和推动,发掘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等潜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区发展大局,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在民政系统蔚然成风。

聚焦攻坚克难

锻造“实干民政人”

坚持在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服务“民之所需”、力行“民之关切”,聚焦“四大工作体系”迭代升级,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以全体民政干部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民政领域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把握守正创新

锻造“创新民政人”

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民政干部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创新活力,推动政策设计从“适度普惠”向“普及普惠”转变,工作理念从重视物质供给向“物质+服务”转变,方式方法由传统粗放向精准高效转变,资源配置从分散作战向整合融合转变,不断提升民政服务保障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勤廉并重

锻造“干净民政人”

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以廉政风险点动态排查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为重要抓手,深化治理民政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力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勤廉生态。


3:创新“三大载体”

夯实“三学”阵地

优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干部研讨班“班组融合”的研学阵地,打造民政文化大讲堂+“民政知多少”小课堂相结合的讲学阵地,构建四大体系建设+十大破题创新项目同推进的践学阵地。

浓厚“三比”氛围

聚焦主业强示范、服务大局更有为、社会评价创满意的目标,通过比项目推进、比克难攻坚、比争先创优“三比”来抓推进、强攻坚、优成效,掀起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热潮。

弘扬“三牛”精神

在民政系统开展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三牛”精神弘扬奖选树。扩展“三牛”精神的褒奖领域,在民政管理和服务单位开展事业产业协同贡献奖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