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24/2024-0005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2-08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民政局 | 关联类型: |
2023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建设要求,突出抓好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聚力打赢经济翻身和亚运攻坚“两场硬仗”,砥砺攻坚、服务大局,“六大示范区”建设基本实现“五年目标三年完成”,为我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了民政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之年。我们按照“一二六”总体思路,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深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始终稳居全省前列,许多单项位列全国先进。
(一)全力推进优享工程专项工作
切实发挥好“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两个专项工作牵头部门职责,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杭州民政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1.杭州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发布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更可持续。试点推行电动载人爬楼机服务项目,深入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800余张、康养联合体118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省市民生实事整体完成率126%,“老有康养”专项工作考核全省第一名。杭州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我市养老设施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2.“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获评全省共富优秀试点。出台《杭州市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形成全流程预警监测帮扶救助闭环体系。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场景,对全市16万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常态化监测,为2.2万余个触发动态预警家庭转介多元化帮扶救助,预警处置率达100%。我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案例获全国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第一名。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现场会在杭召开,“杭州经验”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弱有众扶”专项工作考核全省第一名。
3.未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市级地方标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规范》,出台《杭州市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南(试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体化运行“十大项目”评估细则》等文件,建成样板未保中心6家、样板未保站28个,选树优秀未保专岗28人。培育和孵化儿童类社会组织192家,社会组织参与70家未保站运营占比37%,落地关爱项目106个,累计24万余名儿童受益。
(二)持续助力我市打赢两场硬仗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投身服务保障亚运,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民政系统平安稳定。
1.服务保障亚运氛围浓厚。紧紧围绕打赢“亚运攻坚仗”,细致入微、多措并举做好服务保障等工作。举办杭州市“经济注活力·亚运添风采”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活动,积极引导近万家社会组织服务宣传亚运。持续推进“亚运进社区”活动,累计开展各类迎亚运相关主题活动1.6万场次。成功举办“传承地名文化 共襄亚运盛会”杭州市地名文化宣传主题活动,以杭州地名为纽带,展现杭州悠久历史、丰富人文、亚运风采。深入开展“红色领航·奉献亚运”大考大赛,积极参加杭州市机关“健康迎亚运 奉献我先行”系列活动,积极做好亚运会开闭幕式志愿者保障工作。
2.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党建统领,实施“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和“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两大工程,推动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全市创建首批清廉社会组织培育点50家,清理整治850家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900余万元,惠及企业2500余家。率先全省开展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试点,加快打造国际化社区示范点,持续推进产业社区提质扩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助力打赢经济翻身仗。我市国际化社区建设工作入选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民政法治建设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的实施意见》,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提供法治保障。
3.保持全市民政系统平安稳定。以“平安护航亚运”为主线,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以及迎亚运“街面流浪乞讨”“两路两侧‘青山白化’坟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400余人次,实施生态化改造和坟墓搬迁53处2100余座,为亚运会成功举办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圆满完成“护航亚运”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实现了重保期间零事故。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行动,切实维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三)为民服务效能不断提质扩面
聚焦供给更足、质量更高、服务更优,不断深化“一老一小”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和专项社会事务等为民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
1.数字赋能“一老一小”深化拓展。“全城通”智慧助餐实现提质扩面,接入老年食堂1191家,累计服务超700万人次,助餐优惠总额达3000万元。创新推出“安居守护”应用场景,智慧呼叫系统开展紧急救助1200余人次,主动关怀孤寡、独居老人300万人次。“e床养老”应用场景上线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功能进一步提升。拓展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使用范围,实现居家服务拓展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智慧助餐工作入选“浙里康养”一地创新、全省推广案例。
2.现代社区建设全面提升。认真落实全省现代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出台《杭州市城乡社区“五社联动”工作指引》《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举办第二届社区空间运营大赛,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综合体活力。我市国际化社区建设经验被国办发文推广,入选全省“地瓜经济”最佳实践案例。
3.专项社会事务服务不断优化。试点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主会场在杭举办,市救助站顺利完成新站搬迁。出台实施杭州市区6项基本殡葬服务事项免费政策,试点推行花圈“以租代售”,切实减轻群众殡葬负担。我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做法在全国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四)聚焦民生短板促进共同富裕
认真落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补足民生短板,在助力共富的道路上展现民政担当。
1.新型慈善体系进一步健全。推进慈善信托专项改革试点,制定出台《杭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全国首单不动产慈善信托落地杭州,慈善信托累计备案金额达14.1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实施慈善促富行动三年计划,开展帮扶项目190余个、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命名杭州首批特色慈善基地,组建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开展第一届“杭州慈善奖”评选和“钱塘善潮”嘉年华系列活动,营造“人人慈善”浓厚氛围。
2.结对共富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聚焦西部三县(市)“一老一小一困”民生服务,深入推进西部三县(市)民生共富结对共建,落实新增资金、实施共富项目、开展惠民活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累计统筹和引导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精心策划组织为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养老服务人才和社工培训等共建项目43个,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取得较好共富成效。
(五)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管理、述责述廉、约谈等制度,落实“四责协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干部队伍。
1.主题教育成效显著。坚持以“学习新思想、建设新天堂、再创新辉煌”为工作主线,以“五个走在前”为工作目标,循迹溯源、学思践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全程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我局开展主题教育经验做法入选市主题教育调研破难“百题百例”案例集,被市委主题教育办简报专题刊登5次,被杭州机关党建信息刊登5次,被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登7次。被省委主题教育办确定为全省主题教育学习推介点。在“四不两直”督导检查中,得到省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
2.党风廉政全面从严。扎实做好市委巡察集中整改,做好各类制度规定“废改立”,对照“四张清单”,制订出台党组工作规则、推进挂职干部清理、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推动巡察反馈问题逐一销号,主题教育期间梳理出检视整改问题6个,目前已经全部销号。压实清廉建设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四责协同”机制,补齐管党治党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87份。全市25家社会组织入围全省首批清廉社会组织“百家范例”,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3.干部队伍优化提升。健全完善局系统“1+X”干部管理体系,实施年轻干部成长“青蓝培养”行动,选派14名年轻干部到助企服务、亚运会筹办等“重点平台”挂职锻炼,安排16名年轻干部到局系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压担培养,不断优化民政干部成长路径。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再出发之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按照“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工作要求,抢抓时间和机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民政范例添砖加瓦、再立新功。杭州民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二六”,即:“一个目标、两个专项、六大领跑行动”,始终坚持“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目标,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两个专项,充分发挥杭州民政六个方面的示范领跑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具体做好六个方面:
1.聚焦普惠优享,在实现“老有康养”上示范领跑。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动力,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专项行动,深耕杭州“幸福养老”品牌,全面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助老”服务模式,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嵌入式养老机构布局建设,实现主要镇街有效覆盖,打造2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示范点。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品质全域提升,加强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227个。推进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各区、县(市)打造1-2家旗舰式社区食堂,主城区各街道(乡镇)推出不少于1家社区食堂。重点推进西部区、县(市)特殊群体集中供养课题,切实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养护难题。抓好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今年新增专区床位1000张。要以我市实施长护险制度为契机,深化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完善护理人才队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完善顶层设计,落实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点任务,推进居家、社区和城市适老化改造,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建设,建成100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全村社老年协会体系,支持老年协会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开展“最美”系列选树、百岁老人慰问、书画摄影大赛等敬老爱老活动,召开杭州市“老年节”庆祝大会,持续营造敬老孝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2.致力精准保障,在做优“弱有众扶”上示范领跑。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全面做好“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结项验收工作,配合做好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救助工作,力争成为社会救助领域“共富样板”。制定出台《杭州市“弱有众扶”体系建设导则》等文件,修订《杭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着力打造“幸福超市”,探索与“养老商城”等平台相结合,实施困难群众“幸福币”积分制,凭币兑换物质或服务,进一步拓展助联体服务功能。实现弱势群体动态监测人口比例达5%,社会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事项达到17项,星级助联体比例达30%。按照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建设试点要求,优化基层阵地“一体两翼若干区域中心站”布局,推动儿童福利机构、未保工作机构转型提质发展。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标准化实体运营,打造镇街级品牌未保站50个。
3.加快转型发展,在强化“慈善促富”上示范领跑。重点打造“身边慈善”品牌,放大慈善在推动共富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杭州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人大立法,有效发挥“杭州慈善奖”激励作用,鼓励、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计划投入慈善资金2000万元,重点投入困难群众“善居工程”、医保无忧专项兜底、困境儿童“一人一策”帮扶、安心养老提升等领域,以项目引领共富同行。持续深化主城区与西部县(市)结对共建,建好镇街、村社慈善服务站(点),推动50%的镇街、30%的村社设立共富基金,创建慈善食堂、慈善养老、慈善学校、慈善产业等特色基地30个,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市域慈善发展生态圈。
4.健全参与机制,在创新“社会治理”上示范领跑。推动《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办法》贯彻落实,分层分类促进社会组织夯基提能,深化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加大部门综合监管力度,纵深推进长三角社会组织一体化,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修订调研,启动《杭州市地名总体规划(2024-2035)》编制工作。加强地名监管,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5.勇于探索实践,在推动“移风易俗”上示范领跑。推动婚姻、殡葬服务移风易俗,做优专项社会事务,全面提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深化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推广“婚姻登记+婚庆服务融合”模式,加强户外颁证基地和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打造“幸福驿站”等婚姻服务品牌,全面建设5A级婚登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建设,探索进行骨灰跟踪全流程监管,开展违规建墓、超标准建墓和散埋乱葬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全国区域中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区域中心化探索实践,深化市、区(县、市)两级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力争把市救助管理站打造成全国救助管理实训基地。
6.全面深化改革,在打造“智慧民政”上示范领跑。全面深化数字赋能“一老一小”集成改革,推动民政系统整体智治水平。抓住机构改革契机,重新梳理优化,持续拓展提升“智慧助餐”“安居守护”“e床养老”等重点应用场景,加强老年人安全监测和健康数据归集,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助餐点)实现“全城通”应接尽接,实现老年人“安居守护”设施应装尽装,率先打造智慧养老全国标杆示范区。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场景,积极推进住保、人社等部门住房公积金、企业职工退休信息数据共享开放,协调打通省“智慧医保”系统,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充分发挥“慈善杭州”平台作用,着力打造慈善共富数字专区,提升慈善资源与慈善需求精准对接水平,让慈善更加聚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