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索引号: 002489524/2023-0036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6-12
发布单位: 杭州市民政局 关联类型: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6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2 浏览次数: 来源: 市民政局

戚敏敏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议》(第60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经我局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卫健委会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老一小”工作牵动着亿万家庭,如何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您通过深入详实的调研,对完善社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基层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深入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们将积极吸收借鉴您的宝贵意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持续深入推进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布局,推动均衡化配置。我市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建立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统筹下的专班工作机制,市民政局牵头负责养老服务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负责老龄健康、托育工作,各部门协调落实“一老一小”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将“一老一小”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和各区、县(市)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检查重点工作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此外,将“一老一小”工作纳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公共服务矩阵,并列为“现代社区”建设重点内容着力攻坚。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配置,以人口分布和结构的动态变化为基础,构建公共服务空间治理地图、公共服务资源均衡指数、公共服务标准动态推演沙盘等数字产品和模型,为政府部门管理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规划和安排社会事业项目、补齐服务短板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常住人口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机制,通过全域监测、五色预警、动态推演,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规划建设、资源招引、管理运营、有机更新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共享式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对“红色预警”却又短期内无法补齐短板的地区,因地制宜设计流动式共享式政策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短板弱项,强化部门协作,指导各地推深落实工作要求、指标任务,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工作的整体推进水平。持续提高“人口、资源”两本账的动态精准性,进一步拓展服务资源领域,建立上下联动的公共服务资源数据更新运营机制。完善空间治理模型,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数字治理、政策推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质均衡。

二是加强要素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制度、经费、人才等要素入手,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出台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已建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工作方案、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拟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一老一小”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全国首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管理规范《基本公共服务编码规范》,对11类(基本)公共服务的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编码和要素规范,建立公共服务资源能力描述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11大类25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和责任,保障“15分钟公共服务圈”服务质量。养老服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养老服务,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超6亿元。实施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行动,落实护理员持证奖励、入职奖补政策,累积为1000余名养老护理员发放1000-3000元及3-5万元不等的持证奖励、入职奖补。在市属院校、养老机构设立实训实践基地,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开设“一老一小”服务相关专业,联合浙工大等高等院校开设人才研修班、护理员岗前及继续教育培训等,年均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次,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5.67,托育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84.66%。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场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激励扶持等配套制度,提升公共服务弹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对“一老一小”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推动普惠化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紧抓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契机,通过开辟增量、盘活存量等形式深入挖掘空间潜力,建成220个社区服务综合体,推深做实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便民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矩阵,推出上城区“邻里坊”、西湖区“幸福荟”、滨江区“邻聚里”等一批综合服务品牌,实现传统碎片化的社区服务向精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型升级。落实《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在土地出让、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中,加强托育服务设施配建,全市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各类机构1085家,托育服务设施街道(乡镇)覆盖率98.96%;建立婴幼儿成长驿站450个,驿站街道(乡镇)覆盖率89.12%,示范型驿站227个,拥有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街道(乡镇)占比78.24%。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已建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工作。在中心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注重挖掘潜能、整合资源,优先将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用于养老服务,推动已建成住宅小区补足配齐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近10万方。打造家门口养老服务阵地,建成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7家,实现全市域覆盖,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辅具租赁等六大功能服务,同时注重融入数字化,建立智慧助餐、健康支持和无感监测等场景。建成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00余家,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与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推行“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等多元助餐模式,建成约1600家老年食堂(助餐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力度,指导各地整合资源,通过新建、改建、置换、租赁、购置、共建等方式,不断拓展“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空间,打造一批有活力、有人气、有影响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紧扣“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推进落实《杭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通过未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盘活存量用房,通过租赁、购置和置换方式灵活配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合理配置服务功能,尽可能发挥养老用房最大效能。严格落实《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合理规划布局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服务供给,推动获得感提升。围绕助力“浙里康养”“浙有善育”,打造服务“一老一小”友好场景,2022年以来,开展“为老为小”活动和服务70万余场次,服务“一老一小”人员485万余人次,“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增强。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培育发展5.9万家社会组织,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52家,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5.5万余支,充分发挥“五社”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中统筹力量、盘活资源、专业赋能等优势,推出“点亮微光,守护记忆”“七色彩虹”“四叶草”等一批特色服务项目,落地落实“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美好场景。依托“一老一小”服务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广泛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进社区开展“一老一小”服务,涌现出社区“少年宫”、公益“夏令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社区、认知症家庭关爱服务、农村困难老人探访等一批品牌项目。大力推广社区服务综合体社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模式,全市80%以上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引进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运营,以项目化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体验,激发空间活力。如滨江区探索推广“社区合伙人”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管理,推动养老、托幼、助餐等服务更加专业化。以政府购买服务、专职社工等形式保障基层力量,创新探索“养老顾问”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咨询及订制服务。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发挥社区服务综合体平台作用,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充分整合社会工作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多方业态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广泛支持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一老一小”的多元化、精细化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发展社区互助式养老、临时托管式公益服务,扩大“一老一小”服务社会参与,推动政府、社会力量、志愿者与为老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真诚感谢您对我市“一老一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6日

(联系人:吴强,联系电话:8958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