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 清廉民政
打好“组合拳” 练就“基本功” 走稳清廉民政建设奋进路
发布日期: 2023- 11- 08 14: 39 浏览次数: 来源: 杭州市民政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清廉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底色。近年来,杭州市民政局党组坚持以清廉民政为总抓手,自觉将清廉建设融入民政工作,以清风正气保障杭州民政“六大示范区”建设。

一、激活“廉动力”,在监管场景上“下苦工”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民呼我为鲜明导向,立足“数字赋能”引擎,开辟养老、救助、殡葬等民生领域清廉建设“新路径”。一是流程闭环,让养老服务补贴监管更智慧。按照“数据一个仓、老人一画像、消费一张卡、监管一张网”的建设思路,形成“数据归集-实时管控-分析研判-问题处置”的智慧监管闭环,强化对养老服务补贴的全流程监管。搭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管体系,在审核、审批、资金发放、补贴结算等操作关节点推行倒计时管理、留痕管理,通过系统自动研判,查询各部门补贴享受状况,预警不合理评估结果,剔除重复享受。通过各部门共享数据比对、智能设备关键数据支撑、问题服务工单预警,服务满意度采集,真正实现全透明服务、多部门联动,多角度监管。累计生成预警工单3.9万余单,实际判定不予结算0.7万余单,护航政府补贴资金10亿余元。二是动态监测,让潜在对象救助更精准。针对生活相对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创新打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场景,建立低收入家庭算法模型,综合家庭结构、职业、健康、教育、社会参与等指标,形成低收入家庭画像。对接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和助联体系统,归集家庭住房、大额医疗支出、就业信息等50余类数据,协同公安、人社、医保、卫健、残联等13个部门,建立动态监测、智能预警、集成联办、分类帮扶四个子场景,实现救助范围从“在册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救助方式从“事后救助”向“事前预防”转变。该应用在“浙里办”上线,对全市16万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常态化监测,为2.1万个触发预警家庭提供多元化帮扶救助,减少“错保、漏保”问题发生,实现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一网通办,让“身后一件事”联办更便捷。“杭州数智殡”通过“资源共享、数据接口、业务联办”系统,依托浙里办、浙政钉,实现“联办申报、进度查询、网上祭祀、遗产协查、入园预约”等功能模块,建立联办资源库、殡葬数据库、火化信息库,实现13大类28件身后事联办申报、任务发起、数据共享、部门受理、节点催办、结果反馈全过程闭环,其他部门通过“一网通办公共数据平台”可实时获取信息,为实时发放、及时止付等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破解群众身后事办理中存在的“多、难、琐、烦”等情况,实现“一键能申报、办事零材料、全程零次跑”。今年以来联办率达98.48%,受理4.95万例,办件总数41.14万件,均数8.3件,反馈资产查询信息30.6万次,其中反馈信息7.5万余条,为群众减少各类纸质材料20余万份、少跑41万余次。

二、凝聚“廉能量”,在亲清统一上“做实功”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法治民政、社会组织监管、慈善捐赠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提级定标谋划“施工图”,积极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民政清廉建设高地。一是做好“法治+清廉”文章,形成有感可评的“清廉标准”。出台《关于加强民政法治建设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的实施意见》,从高质量制度供给、高品质民政服务、高标准行政执法等方面,为强力推进民政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提供法治保障。落实“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推动社会组织等领域证明事项实现“无证明化”办理。与市综合执法局签订《关于加强民政领域执法监管协作备忘录》,共同开展重点专项检查5次。制定年度本部门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事项清单和计划,开展行政检查138次。推广“大综合一体化”数字监管应用,运用“线上处罚”“掌上监管”,办理处罚案件12件,移交案件线索1件。二是做好“助企+清廉”文章,构建健康清朗的“清廉格局”。率先全省发布市级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等“三张清单”,厘清公职人员和社会组织交往的行为准则,全面落实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组织注销清算工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引导9405家社会组织将党组建设、廉政建设写入章程,目前全市“双入章”率已达95%以上。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清理整治,巩固“五分离、五规范”“脱钩不脱管”成效。组织开展全市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和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专项整治,累计打击非法社会组织139家,查处违法违规收费协会6个,减轻会员企业负担金额6000余万元,完成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490家。通过提供减费增惠、沟通政企、法律咨询等服务,切实为企业减负,积极助力企业发展。三是做好“慈善+清廉”文章,打造美美与共的“清廉单元”。联合浙江银保监局制定出台《杭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试行)》,对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组织和职责、评估程序等八个方面进行明确,全力打造全国最优慈善信托发展环境,全国首创“规范性、引导性和否决性”三大指标,全国首单不动产慈善信托落地杭州。目前,杭州慈善信托累计备案金额达13.1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通过优化“慈善信托”场景,打破“慈善杭州”和信托公司实时运行数据壁垒,初步实现慈善项目线上监管。建立智能预警、实时投资收益、绩效分析三大模型,推动慈善信托从粗放监管向施策转型。先试先行开展不动产慈善信托,探索新型捐赠方式,拓宽慈善财产来源,助推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

三、绘就“廉生态”,在惩防一体上“练内功”

聚焦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惩防一体,注重关口前移,织密制度之“网”,高悬警戒之“剑”,巩固思想之“堤”,不断提升“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固廉工程。建立健全局系统内控巡查制度、廉政风险季度排查机制,落实定期分析研判报告机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防范履责廉政风险谈话,联动驻局纪检监察组完善党风廉政意见认定回复制度。建立科级及以下干部廉政档案,动态分析研判局系统党员干部廉政情况。配齐配强机关纪委力量,加强局系统纪检委员(网格员)队伍建设,锻造一支专兼并行、以专带兼的专业化、高素质纪检干部队伍。二是筑牢“不敢腐”的监督守廉工程。建立“专项监督+日常提醒”的全领域监督体系,健全节日提醒、谈心谈话、明察暗访、通报曝光、审计督查于一体的管理链条。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规范工作,关停自建系统,防止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问题,以长期抓、反复抓的韧劲推进作风建设常治长效。紧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全市特困供养机构管理专项治理、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数字赋能精准救助、智慧养老监管体系等建设,聚焦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金密集、攸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易发环节,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的精准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三是筑牢“不想腐”的文化育廉工程。拓展教育培训载体,聚合民政大讲堂、“清风夜学”、社会组织党校等载体,推进干部业务知识和党性教育,坚定新时代民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创建第一批清廉机关“红雁清风”培树点,提升局系统英名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童心善廉文化园、孝廉家风馆宣传展示成效。全市选树100家清廉社会组织示范典型,挖掘“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社工”等身边的“最美”事迹,讲好清廉家风故事、清廉榜样故事。开展第二届“杭州民政工匠”认定,颁发“奉献民政工作30年”纪念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德向善尚廉的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