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政动态
萧萧讲地名⑮丨城市记忆之城河上的老桥篇(上)
发布日期: 2023- 11- 22 14: 57 浏览次数: 来源: 杭州市民政局

今天,萧萧将带大家一起探索城市记忆,保护与传承萧山的地名文化,点击音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城河上的老桥吧~

浙东运河流经萧山老县城的一段河流叫“城河”。《萧山城厢镇志》记载:“运河流经本镇的一段叫城河,西起老岳庙前的庆胜闸,东至回澜桥,全长约4千米,宽10米左右。”

城河上的古桥,见证着两岸百姓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至今还有不少古桥相对完好,其中较为有名的包括东旸桥、惠济桥、市心桥、仓桥、永兴桥……


东旸桥

一般认为,东旸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历过重修。东旸桥长18米,宽3.95米,同回澜桥一样,它也是半圆单孔石拱桥,而且桥墩、拱券的建造方式和桥面上的设计都形似回澜桥。

在东旸桥桥拱脚下垂直的承重墙上,有立柱,上面以石刻兽头作为装饰,虽历经沧桑,仍能见其形。不同于回澜桥两侧台阶数目相同,东旸桥一侧台阶为9级,一侧台阶为13级,并且在台阶的两侧,纵向设置有斜面石道,石道略窄。有人猜测,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条石道,后来出现的双轮车,就可以被拉着过桥了,这可能就是为了方便当时的双轮车过桥而设计的。

可有什么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呢?目前,桥栏东西两侧的“东旸桥”之名,已经斑驳,桥身上的石刻字迹也已隐约不清,也许只有桥下的流水依旧了。


惠济桥

现存的惠济桥为清代单孔石拱桥,桥面宽3.3米、长2.6米,桥拱略高,南北两侧各有台阶13级和18级。

惠济桥的历史比较悠久,它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在古崇寺遗址修建;明代时,它在惠济寺前;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寺僧善缘重建,又称“竹林寺桥”,因惠济寺(即竹林寺)而得名。据明嘉靖《萧山县志》记载:“在惠济寺前曰惠济桥,即凤堰桥”,传说中曾经有凤凰落于此地,惠济桥因而也有“凤堰桥”之名。

目前桥梁东西两侧各刻有“古惠济桥”桥名,桥北侧金刚边墙面刻有“大清同治六年八月吉日重建”字样。桥身龙门石上雕刻着七瓣莲花的浮雕图案,莲开七瓣,象征着佛教的清心净欲,与惠济寺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