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政动态
萧萧讲地名|湘湖百桥之眉山岛两桥
发布日期: 2022- 07- 07 16: 17 浏览次数: 来源: 萧山区民政局

从罗坞桥沿着眉山路前行,远远就能望见眉山岛。眉山岛位于湘湖中,与石岩山隔湖相望,古时为湖中九岛之一,因山青若黛,山形狭长,远望似美人之眉,故名“眉山”。眉山岛海拔19.80米,长约350米,宽120米,山体岩性为砂粒岩。岛上建有江南民居风格的酒吧和餐厅,陶艺中心基址、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等。窑影桥、逍遥梁两桥连接眉山路与眉山岛。

窑影桥

窑影桥位于眉山岛东北端,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主要通道。建于辛卯(2011)年,为7孔渐变式多心圆弧拱桥。窑影桥桥长35.00米,宽4.20米,因桥在眉山岛的几座老砖窑旁,每当风平浪静时,窑似水中升,水映窑更秀,窑影桥之名由此而来。桥面由青砖侧面铺成,略成弧形,两边桥栏采用青砖作拱,14对石狮望柱,桥身与拱券均用青砖贴面。

从跨湖桥遗址所出土的陶里手、拍印纹陶片和彩陶、彩绘陶,证明湘湖地区制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7000~8000的新石器时代。拍印纹陶片的发现,证明那时这里已有了原始印纹陶;彩陶和彩绘陶的出土,充分反映了当时已具有较高的制陶技术。1990年出土了多件陶里手,高6.4~7.5厘米不等,蘑菇形,带柄,柄部呈现圆柱状,粗细不一,为上古时期一种制作陶器时修整器壁的工具。这是新石器时期,这里曾生产陶器的重要实物证据。在湘湖也曾发现过陶窑遗址,当地村民称遗址所在的地方为“缸甏窑”。

沧海桑田,湘湖几经变迁。湘湖是第四系全新统沼泽型湖沉积,其黏土层由水云母组成,并含少量粉砂和有机质,局部可见贝壳。所以湘湖黏土细腻而韧,是制作砖瓦的好材料。湖边居民历来以陶为业。明朝弘治年间已有“填湖置窑”,烧制砖瓦的记载。至明嘉靖时期,濒湖从事该业的已有数百家。清乾隆时沿湖的定山、汪家堰、跨湖桥、湖里孙、窑里吴诸村,均以制砖瓦为业,时砖瓦已为大众名产。

清代汪继培有诗云:茅屋濒湖三百家,抟泥弄瓦作生涯。窑中火候炉口决,细看浓烟几缕斜。

每当暮色苍茫,窑头轻烟四起,缕缕散作半山云,犹似一幅泼墨山水画。清代蔡英曾有“平陇黄金乌犊走,远山青黛白鸥飞,水连渔艇摇空漠,风卷窑烟入翠微”的诗句。湘湖这一特有的景观,后称之为“山脚窑烟”。

民国时期,据周易藻《萧山湘湖志》载:“沿湖各村大半以陶为业,故砖瓦为湖中大宗出品。”民国14年(1925),据沿湖11村统计,有砖瓦窑63座。民国19年(1930),《萧山政治汇编》湘湖窑业调查表明,当时大窑51座、中小窑9座。从事砖瓦制作的人数达5200之多,年产砖1250万块,瓦560万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湘湖一度成为萧山砖瓦生产的基地。1982年,湘湖沿岸15家砖瓦企业,年产砖28862万块、平瓦1671万张。1995年,湘湖沿岸15家砖瓦企业共产砖34631万块、平瓦980万张。此后,湘湖沿岸的砖瓦厂,因黏土挖尽,泥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先后停产。

眉山岛上至今还留有几座老砖窑,窑影桥畔的水中有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土窑,过桥岛上有上世纪六十代的轮窑,砖红色的大烟囱直冲云霄,成了湘湖边一道标志性的独特风景。每当风平浪静时,水中砖窑倒影,形成了一道特有的美景。

老砖窑经修缮整理后,浙江省陶瓷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此,成为别具一格的窑文化体验区。置身窑内,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火热朝天;漫步陶瓷艺术精品展厅,欣赏着一件件陶瓷艺术精品,感受到了火与泥造就的浑然天成,把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时尚有机地交融于一体,成了湘湖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历史尘烟的古窑边,横着一座青砖砌面的七孔仿古拱桥。伫立桥上,回头望那旧窑址,轻风拂拂,砖窑及其烟囱的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远处,铁塔高耸,青山隐隐。

逍遥梁

逍遥梁位于眉山岛东南端,是连接眉山岛与眉山路的又一条通道。桥名由杨西湖书写,在汉语中,“梁”又具有“桥”的意思,这“逍遥梁”桥名取自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认为:人要完全忘掉外物,忘掉自我,才能获得真正逍遥。逍遥,是道家哲学术语,意为优游自得,优哉游哉。桥以此为名,实为倡导人们抛开各类牵挂,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座桥全长54.40米,宽4.20―6.00米,高7.40米,建于2011年,为11孔石梁桥。桥面由石板铺成,略呈弧形。桥上建廊,廊长36.60米,为木结构,置美人靠,供游人观景、稍坐。这桥廊连接眉山岛与湖岸,故《湘湖风景桥梁》一书称此桥为“眉廊桥”。桥廊一侧为游步道,置实体栏杆,间以方形矮石柱,栏杆末端置抱鼓石。游步道上既可欣赏周围风光,也可通行电瓶车。

廊两端各设一亭,每个亭子长4.20米、宽3.00米、高5.00米,歇山顶,飞檐翼角。亭中置有廊椅,游人可在此聊天、赏联。桥亭上有联:

联一:谁见世尘如野马;自知其乐等游鱼。(高瞻撰  潘美华书)

上联取意于《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其意是谁能看穿世间纷扰的烟云。联中的“世尘”,指人世间的纷扰。“野马”,是指未经人驯养的马,比喻原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尘埃像野马一样。

下联取自《庄子﹒秋水》中的庄子与惠子在濠梁的对话。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联语的意思是自知其乐,就像水中的游鱼一样快乐。

桥联二:出岫片云自来去;翔天一鸟任东西。(方白撰  陈进书)

上联说,从石岩山谷飘出的云朵,在湘湖自由的来去;下联是说展翅云霄的飞鸟,在湖天任意飞翔。

联语借云和鸟自由飞行,写出了湘湖的广阔和朗空。

“逍遥梁”桥外,湖面浩渺,波光粼粼,湖中的压乌山犹似一颗翠螺,似乎随着水波而微微晃动,白鸟在湖面上自由自在,任意翱翔。站在桥上,迎面见石岩山上一片片白云飘来飘去,悠然自得。游人悠然徜徉于桥上,陶醉于湘湖山水美景之中,犹似白云与飞鸟一样,逍遥自在,快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