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绩效考核信息
索引号: 002489524/2021-0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3-18
发布单位: 市民政局 关联类型:
杭州市民政局“公述民评”问政主题整改情况
发布日期: 2021-03-18 浏览次数: 来源: 市民政局
责任单位意见内容问政主题完成情况整改举措及反馈
市民政局社区负担过重,民政部门准入制度实施以来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我了解,准入制度实施以后,一段时间可以,但是目前社区的工作压力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越减越负。民政部门能否每年对各个部门类似的准入违规情况,做一个调查分析,每年不停地更新。希望你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社区减负是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持续推动的一项工作。我们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社区工作“四张清单”,有效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并对社区考核、台账、挂牌、APP等工作作出严格规定。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督查,推动各项减负要求落实落地。1.严格落实社区(村)准入制度。明确社区工作“四张清单”,对社区考核、台账、挂牌等作出严格规定。将社区(村)减负工作纳入大党建考核,纳入“双随机一抽查”重要内容。印发《全市社区(村)挂牌专项清理规范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共清理摘除对外挂牌(竖牌)739块、室外标识牌2909块、室内功能室标牌2558块、上墙制度3196个,整合宣传阵地1161个。2.积极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微自治”工作,带动居民开展“楼道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实践,着力发挥居民骨干、志愿者、乡贤等力量,助力社区(村)减负。3.发挥“三社联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助力社区减负。市本级全年共支持社会组织承接126个社区治理服务项目。4.推动社区智治。积极推进社区智治工作,推出“智治在线”“零表通”等13个试点项目,借力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社区工作效率。搭建“民生直达”平台,推进部门数据协同、办事流程再造,大幅减少社区收集审批材料时间,有效减轻社工工作量。经过整治,各地反映社区工作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减轻。同时也应看到,社区减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加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入手,继续推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将社区(村)减负工作纳入大党建考核,加大对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压力传导,确保制度刚性执行。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社区(村)减负纳入“双随机一抽查”重要内容,制定社区(村)减负工作检查事项清单,发挥好全市134个减负监测点作用,全面掌握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跟踪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深入推进居民自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微自治”工作,积极开展“楼道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实践,推广优秀典型做法,着力打通基层毛细血管,激发居民活力,助力社区(村)减负。四是深化“三社联动”机制。以公益创投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事项,减轻社区负担。五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动“城市大脑”向社区治理领域延伸,开展杭州市社区智治在线规划研究和试点建设,探索通过科技赋能为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市民政局由于社工配比不到位,在主城区的部分老旧社区,一位社工甚至要负责几千名退休人员的各项事务,如退休人员体检全称陪同,上门看望独居老人等。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1.选齐配强社工队伍。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关于深化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通过民主选举、公开招聘、组织下派等形式,提高选聘质量,及时补充力量。按照标准配齐人员力量。2020年全市新招录社工约1500名,比2019年同期增加36%。2.不断提升社工服务能力。全面推行社区综合服务接待岗和“全科社工”制度,建立预约、错时、流动等社区服务机制,探索“小区专员”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力量。实行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提升社工服务能力,全年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2.6万余人次。3.推动多方协同共治。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培养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服务机制等方法,积极协同社会组织、志愿者、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打造社区治理服务共同体。如在居家养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社区(村)助老员2200余名,同时通过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引导居民开展志愿互助,有效增加了服务力量和服务供给。
市民政局如何通过科技应用提升社区治理的智慧化管理水平,破解社区治理的难题?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我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为社区减负。我们在全国率先发布杭州社区智治在线纲要,上线试点平台,开发上线居民信息、社区管家、百姓议事、民生指数、主动服务等11个应用场景,构建社区管理端和居民参与端“两端协同”新型“智治”模式,在推进居民“少跑腿”的同时,有效减轻社区负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社区智治”的实践探索,推动试点提质扩面,开发拓展更多居民爱用、社工受用的应用场景,真正让数字技术在助力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百姓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民政局1.压力层层传导,基层兜不住。原本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必要之举,却演变成为“层层甩”,转发文件甩,分配任务甩,逐级开会甩。“属地管理”的名义,不少原有上级部门的职责纷纷甩给基层。上级部门没啥明确责任,反而成为配角,基层又没执法权和处罚权。比如:小区居民电动车“戴头盔比率”检查并且排名通报;下载各种APP,并按户籍人数进行考核;数字抄告考核等。请问:到底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那为何永远考核基层社区呢?2.监督检查频繁,强压式考核问责。各项督察检查过多过频,耗费基层大量时间精力,滋长“脱实向虚”发展。中央环保督察、文明城市检查、平安三率检查、百日攻坚、消防安全……检查从年初到年尾不断,任何检查都是主要负责人负主体责任。问:基层社区何时能不“增负”?3.社区超职责范围的事项很多,呼吁政府搭建各职能部门联动联建的处理居民事务平台,让社区更有资源、更有底气解决居民问题,及时回应百姓需求,实现百姓办事少跑路、不跑路。4.现在什么事情都要社区配合做,自2015年社区解决了挂牌问题以来,实际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建议:社区除规定的职责任务外,任何增加的工作内容,都必须区委(区政府)办公室或区民政局办公室一个窗口下派,否则社区有权拒绝,包括上级街道(现在去社区问,你们在忙什么?都不敢说,怕穿小鞋)。5.希望市民政局要真正落实“准入制”,分清考核主角和配角,给社区减负减压。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社区减负是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持续推动的一项工作。我们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社区工作“四张清单”,有效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并对社区考核、台账、挂牌、APP等工作作出严格规定。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督查,推动各项减负要求落实落地。经过整治,各地反映社区工作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减轻。同时也应看到,社区减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加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入手,继续推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将社区(村)减负工作纳入大党建考核,加大对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压力传导,确保制度刚性执行。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社区(村)减负纳入“双随机一抽查”重要内容,制定社区(村)减负工作检查事项清单,发挥好全市134个减负监测点作用,全面掌握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跟踪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深入推进居民自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微自治”工作,积极开展“楼道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实践,推广优秀典型做法,着力打通基层毛细血管,激发居民活力,助力社区(村)减负。四是深化“三社联动”机制。以公益创投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事项,减轻社区负担。五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动“城市大脑”向社区治理领域延伸,开展杭州市社区智治在线规划研究和试点建设,探索通过科技赋能为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是社区治理的主管单位,不能以文件管理代替落地治理,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握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配套政策。要坚持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我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为社区减负。我们在全国率先发布杭州社区智治在线纲要,上线试点平台,开发上线居民信息、社区管家、百姓议事、民生指数、主动服务等11个应用场景,构建社区管理端和居民参与端“两端协同”新型“智治”模式,在推进居民“少跑腿”的同时,有效减轻社区负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社区智治”的实践探索,推动试点提质扩面,开发拓展更多居民爱用、社工受用的应用场景,真正让数字技术在助力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百姓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民政局安置房小区长期严重丧葬扰民。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核实,利二村自2020年以来,严格按萧山区民政局提倡的“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实行丧户使用白事会所,并都签订承诺书,偶有噪音也都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爆竹偶在丧户出殡时零星一、两个也及时制止,基本杜绝大操大办现象。利二村关于丧户、祭祀活动使用会所已发文通告,统一活动前到物业前台做好9号会所使用登记,现场服从村委及物业公司指导管理。提倡节俭操办,文明治丧。街道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邀请移风易俗宣讲团进社区进行宣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力度,指导规范殡葬行业,对出现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年初区文明办出台文明殡葬、移风易俗文件,要求由各镇街牵头,在2021年底前完成镇街层面1-2个集中治丧点建设。加强对村社移风易俗馆的规范管理,在醒目位置设置治丧点规范要求,公布开放时间和禁止事项,落实专人负责,推进移风易俗馆(治丧点)专人专职管理,目前盈丰街道也已经将镇街级的集中治丧点纳入议事日程。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已电话回复艾先生,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一起推进我市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工作,对方表示满意。
市民政局社区配套用房的管理问题。社区管理的配套房违规出租。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反映的是拱墅区小河街道将社区配套用房进行出租的问题。经调查,小河街道从整合资源、便于服务角度出发,根据拱墅区国有资产相关政策,将原位于二楼的社区配套用房通过出租置换的形式置换成同等面积的都景公寓沿街店铺,拟建社区警务室和小河微治理服务站。为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目前拱墅区小河街道已承诺将在2021年租约到期后收回原出租用房,并根据居民需求打造服务活动场所。
市民政局1.不提供辖区社区居民场地开展活动;2.双休日场地空置,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3.社区场地使用应规范化、透明化。4.公益组织想开展活动,社区以不是入驻单位为由拒绝,且周末好好的场地不开放,没有践行人民利益观点,社区场地使用申请最好公开化,透明化,真正发挥起为人民服务的作用。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社区配套用房是社区服务居民的主阵地,应该本着“服务效能最大化的”原则开展日常运作。同时,社区对社区配套用房负有管理职责,有意向进入社区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社区应当根据服务活动内容与居民需求的匹配程度、服务活动场所与活动时间的安排情况,结合社会组织的资质、项目内容、活动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供合理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全市社区配套用房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积极推行“一室多用、空间共享”、“错时上下班制”和“双休日值班制”等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社区配套用房的服务效能。
市民政局小区业委会及社区不作为。小区周边红线外围设立了停车场,占用了小区道路,原本为解决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但是小区业委会在没有征求业主意见的情况下,设定了高于周边小区外围停车位的价格,引起业主不满,业主要求组织召开沟通会,业委会和社区均无反馈和回应。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反馈此问题已解决。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进一步深化以“四会”制度为核心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建设,要求社区切实发挥好平台作用,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协商和监督,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市民政局居委会对业委会怎么变成“监管”关系了?!监督和监管,一字之差,差得太多了!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根据《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物业服务企业、房产中介、房屋租赁等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关于新形势下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杭社建〔2019〕3号),社区在得到必要的业务指导、力量支持和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协助市房产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开展物业管理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从四方面入手,指导各地城乡社区更好地履行协助管理职责。一是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住保房管局继续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方联动巡察、联动分析、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二是指导各地城乡社区紧抓换届工作契机推进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推动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组织体系,共同解决社区物业管理矛盾问题。三是深化以“四会”制度为核心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社区组织居民有序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四是配合市住保房管局做好《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对物业管理的协助职责。
市民政局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如何提高。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我市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培养,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12家区县级社工学院和实训基地,实行分级分层分类培训,确保所有社区工作者每年轮训一遍,每人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市级每年投入110余万元培训经费,定期举办社工继续教育、高级实务、三社联动等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务”的方式授课,培养社工实践技能、服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时,注重选聘社会工作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从源头上保证了社区工作者的质量。探索建立“全科社工”“项目社工”、领军人才、督导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动“跨市学”“出境学”,累计选派72名优秀社工赴先进地区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工作水平。不断搭建社区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上挂、轮岗、横向交流等形式,拓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思路,锻炼工作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引育工作,从源头上提高选聘标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广泛实施分层分类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水平。
市民政局社区信息公开化,怎么让居民知道社区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困难点在哪里?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实际反映的是小区停车信息公开不及时的问题。经属地民政部门和街道介入处置,目前该小区的停车信息已经通过规范的形式向居民公开。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社区换届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建设,指导各地做好居务公开以及小区事务公开工作,保障居民知情权。
市民政局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融入感,如何解决社区环境整治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感,主动配合工作,保持社区环境整治取得的成绩。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反映的是某小区祭祀活动扰民问题,目前该问题已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社区内生活力,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维护社区美好环境。一是推进社区协商共治。从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诉求入手,从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项入手,组织引导居民以协商共治的方式解决包括环境整治在内的社区问题。积极拓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发挥智慧网络平台的作用,提高居民参与便捷程度。二是推进社区“微自治”工作。深入推进社区“微自治”工作,积极开展“楼道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实践,根据居民需求设计社区微治理项目,着力打通基层毛细血管,提升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治水平。
市民政局对于居家养老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尤其针对一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为更好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98家,其中兼具日托与全托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1家,以助餐、助浴为重点,能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日托、不超过3个月的全托以及喘息服务。针对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我市开展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工作,首批推出210张“家庭养老床位”,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和照护服务。在桐庐县探索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以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大疾病后容易导致失能的老人为重点,为符合条件的居家和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发放补贴。对于高龄、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我们也会提供一定时长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不同形式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满足需要特殊、困难的居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市民政局在物业小区管理中,社区承担了哪些责任,具体措施?如何协调物业与业主的矛盾?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根据《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物业服务企业、房产中介、房屋租赁等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关于新形势下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杭社建〔2019〕3号),社区在得到必要的业务指导、力量支持和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协助市房产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开展物业管理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从四方面入手,指导各地城乡社区更好地履行协助管理职责,发挥好协调作用。一是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住保房管局继续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方联动巡察、联动分析、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二是指导各地城乡社区紧抓换届工作契机推进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推动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组织体系,共同解决社区物业管理矛盾问题。三是深化以“四会”制度为核心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社区组织居民有序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四是配合市住保房管局做好《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对物业管理的协助职责。
市民政局社区居家养老有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尤其针对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为更好的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98家,其中兼具日托与全托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1家,以助餐、助浴为重点,能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日托、不超过3个月的全托以及喘息服务。针对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我市开展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工作,首批推出210张“家庭养老床位”,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和照护服务。在桐庐县探索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以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大疾病后容易导致失能的老人为重点,为符合条件的居家和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发放补贴。对于高龄、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我们也会提供一定时长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不同形式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满足需要特殊、困难的居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市民政局社区独居老人日常出门购菜问题。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根据《杭州市居家养老条例》,我们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杭民发〔2020〕69号),为社区的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或者个性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行、代办等,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推动社区做好居家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市民政局1.社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甚至开会连打印姓名牌都不会,是如何当选的?社区的选举制度又是否存在着问题?五好家庭等荣誉都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试问评选标准又是什么呢?2.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为了领导检查而临时突击做面子工程。3.杭州市每个社区是否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基层干部是否有能匹配职位的业务能力以及考核标准?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实际反映的是个别社区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影响其办理党费调整事项的问题,目前该问题已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抓好《杭州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从岗位设置、培训管理、考核评议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并将熟悉社情民意作为对社区工作者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等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实行分层分类培训,特别是抓好新社工入职培训和老社工继续教育培训,广泛开展职业素养、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523次,培训39890人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开展全市社区工作者工作作风检查,目前已检查全市294个社区,对发现的问题责令严肃整改,进一步提升社工队伍效能。
市民政局社区能否安排增加社会停车位给残疾人。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经电话沟通,当事人实际咨询的是残疾人购买小区车位是否有打折等优惠政策的问题。回复反映人我市目前没有此类政策,反映人表示理解。
市民政局铁打的社区流水的社工,如何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二场: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完成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社会单元,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着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加强社工待遇保障。推出结合岗位等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专业职称和绩效考核等因素制定的“三岗十八级”职业薪酬体系,并建立了动态薪酬调整机制,以上年度社平工资1-1.5倍基数核定社工薪酬标准。实行职称津贴制度和特殊荣誉津贴制度,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给予每月200-600元的职称津贴,对在社区连续工作满20年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特殊荣誉津贴。二是进一步为社区工作者减负松绑。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整饬“六大顽疾”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社区工作“四张清单”,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全市仅保留市和谐(文明、平安)社区(村)一项考核评比活动。建立社区(村)减负动态监测制度,设置134个社区(村)减负监测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反馈,并跟踪抓好整改落实。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建设,持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2020年市本级投入约1900万元公益创投资金,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在全省率先推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面向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等政策举措,有效打通社工上升通道。广泛利用国际社工日、社区工作者节、邻居节以及“最美社工”推选等活动,弘扬新时代社工精神,2019年以来,我市对80名“最美社工”授予行政奖励,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社工、尊重社工的良好氛围。